女子老公花60000买了一只破碗,卖家说这是唐朝高僧用过的,女子不相信拿给专家鉴定,专家的话让她很意外!女子来自美丽的水乡绍兴,她带着一个钵碗来到鉴宝节目现场,她说早年是一个和尚用过的碗。主持人看到碗之后却有些失望,只见碗有一块残缺,虽然经过修复,但只是石膏补了一下,支持人说:您这收藏之路越来越倒退了,之前还带的都是完整藏品。
女子说这是她老公从一个行家那里收的,卖家说这是唐代的,和尚用过的碗,女子说这是她老公花了60000收的,这么多收来一只破碗,让现场观众也很疑惑,不知道到底什么来头,都迫不及待想听专家的意见。就请专家辫假识真吧!专家拿着碗端详了一下,他说这个碗叫钵碗,钵碗和钵是有区别的,钵碗口是敞着的,而钵的口部和底部向中间收缩突出腰部,从侧面看像一个扁鼓,都是和尚的餐具。
1、佛教常用的钵是干什么用的?佛教常用的钵,又称应器、应量器,是印度僧侣手托着用来接受布施的法器,也是盛饮食供于佛前的供养之具。“钵”是梵文Pātra的音译,也称为钵多罗可钵多,是僧侣食器的意思。由于汉文原来就有一个意指饭器的“钵”字,故而《敕修百丈清规》认为这是华梵兼名的词。其文云:“梵云钵多罗,此云应量器,今略云钵,又呼钵盂,即华梵兼名。”所以叫作应器或应量器,或者是其体、色、量三方面都与法相应,故名应器。
钵的形制非常简单,近似于中国古代的“盂”。钵壁与开口平行的面为圆形,中空以盛饮食。钵的遗品中有石钵、金铜钵、木钵、干漆钵、瓷钵等。石钵、金钵、银钵为佛、菩萨的供养具,其他则为僧侣所用,包钵之布,称为钵袱、钵袋、钵囊,置放钵的台称为钵支。钵原本没有覆罩之物,但是《释氏要览》中的记载引用了律藏而允许使用覆物,这种覆物是钵盖,使用钵盖的钵是作为供养具的钵。
2、钵体是什么意思钵体是一种古器具,新石器时代已广泛用作餐具,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代表器物之一。钵体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钵的材料如铁制,称铁钵;陶土制,称瓦钵、泥钵、土钵。释尊所用的钵,称佛钵。当然钵的大小在各律典籍记载中也有差别,通常有大、中、小三种。
3、钵是什么意思钵,也作“钵”,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钵、铁钵等,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四分律》卷九中记载:“钵者有六种,铁钵、苏摩国钵、乌伽罗国钵、优伽赊国钵、黑钵、赤钵,大要有二种,铁钵、泥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