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夏圭与马远齐名,宁宗朝画院待诏。他的山水画在构图和笔墨技法方面与马远非常相似,因此画史上一向以马、夏并称,比较而言,马远的造境倾向于奇险,而夏圭则比较朴素、自然,更富于现实感,夏圭在用墨方面更善于掌握水分,笔墨交融,变化多端,画山石常以侧锋湿笔快速挥扫,笔法秀逸,飘洒,有拖泥带水皴之称。这种皴法是大斧劈皴的一个变种,方法是饱醮浓墨迅疾侧锋皴拂,然后趁湿用淡墨水扫开,极淡处用净水笔再接再扫,从浓到淡,从有到无,勾皴染一次完成。
有人评价夏圭的画墨气淋漓,高低酝酿,远近浓淡,不繁而意足,更有不穷之趣。这幅长江万里图里有江河、湖海、渔夫、船夫、渔船、帆船、篷舟、纤夫、行旅、松、杨柳、骡、驴、狗、台阁、店铺、篱笆、围墙、石磴、栈道、牧童、百姓、寒林枯树、竹、芦苇、牛、宫殿、茅草屋、亭、城墙、耕织渔猎。万里长江,浩浩荡荡,江上行船,岸边走马,往来繁忙,一派生机。
1、什么是“马一角”和“夏半边”?夏圭,宋代杰出画家,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马一角是指有位画家叫马远,他打破常规,不画大的场景,专门画山川的一个角度作画。马远,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夏圭,宋代杰出画家,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后人认为此系南宋偏安写照。
2、马远和夏圭他们改变了五代北宋以来什么的构图南宋山水画家中,最主要的是南宋后半期的马远和夏圭两家。他们和李唐、刘松年,四个人在过去被认为是所谓南宋“院体”的代表。马远和夏圭在当时和后世都曾有广泛的影响。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
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如现存的《寒江独钓图》,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叶遍舟飘浮江面,渔翁独坐垂钓。除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全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天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江、河、湖、海真实生动地绘入纸上,实为世间之珍宝,为历代书画鉴赏家所珍重。
3、马远夏圭123。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