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是五体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书体。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到: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这就是说,草书是各种书体中最能发挥情感、表现个性的书体,东汉赵壹非草书中讲: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宋宣和书谱亦云:稽考古今法书,而独以草书为秦苦篆隶之难,不能投速,故作草书由此看来,草书的历史很悠久,大约是在秦末萌芽的而其名称,则大抵是由于赴急之书或草创之义而来一它基本上是作为当时的正体的一种简化型态、或曰辅助体而在起草文稿、赴急通信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今草的产生有横纵两方面的渊源,其一是什么书体的草写,其二是二王草的演...今草的产生有横纵两方面的渊源,其一是楷书书体的草写,其二是二王草的演进。草书的源流及与字体、其它书体的关系这个题目比较大,涵盖面比较宽,内容很丰富。现在先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何谓草书我们研究草书,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草书。陆锡兴先生在《汉代简牍草字编》中说:逗只有形成一定书写法则的草写才被看作是草书。
当有文字以来,在对文字的书写上就存在着正写与草写两种书体。当草写达到一定书写法则时才能称作草书,否则只能叫草写(草化)。二,草书的宗旨赵壹在《非草书》中指出:逗示简易之指地,逗草本简而速地,逗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地。即是说草书的宗旨是逗简而速地。简易是为了逗速地就是快捷。草书的简易,不是书家可以随意为之,而是按约定俗成(亦即书写法则)去书写。
2、赵壹非草书译文英语翻译?与我同郡(今甘肃天水县)有两个读书人梁孔达(名宣)、姜孟颖(名诩),都是当代的硕彦贤哲,然而他们仰慕张芝的草书却超过了对孔子、颜渊的仰慕。梁孔达写信给姜孟颖时,都还口里诵念著张芝的文章,手里效法著张芝的书法,毫无倦怠,於是许多有志向学的晚辈竞相仰慕这两位贤者,就连郡太守都命令他们背离常道,趋向流俗。这不是弘扬儒道、振兴风俗的作法;又想到当日罗晖、赵袭曾经受到张芝的讥笑、贬低(张芝〈与太仆朱赐书〉曾自谓:『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因此特地为大家说明草书的来源始末,以此来安慰罗晖、赵袭,停息梁孔达、姜孟颖所带起来的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