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这是清朝几品官的补子吗?清代的官服被称为补服,而补子是明清两代官服胸前或后背的刺绣装饰。皇族的补子为圆形,文武官员的补子为方形,文官补子绣飞禽,武官补子织走兽,与皇帝龙袍上的龙相呼应,每一种飞禽走兽图案都各代表着不同品级的官职,补子的尺寸一般为30至40厘米之间,文官和武官的补子从高到低各有不同,清朝文官一品为仙鹤,文官二品为锦鸡,文官三品为孔雀,文官四品为云雁,文官五品为白鹇,文官六品为鹭鸶,文官七品为鸳鸯,文官八品为鹌鹑,文官九品为练雀。
武官四品为老虎,武官五品为熊。武官六品为骠,武官七品为海马、武官八品为海牛。有个成语叫衣冠禽兽,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衣服上绣有飞禽走兽的人。衣冠禽兽原是褒义词,代指地位比较高的文官武将,到后来才变为贬义词,用来形容看起来衣冠考究,实则道貌岸然、卑鄙无耻之人,就像穿着衣服的禽兽一样。
1、清代品级补子清代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行的图案,叫补子,它是用来区分官爵大小官品的。一品文官为鹤,武官为麒麟;二品文官为锦鸡,武官为狮子;三品文官为孔雀,武官为豹;四品文官为鸳鸯,武官为虎;五品文官为白鹇,武官为熊罴;六品武官为彪;八品武官为犀牛。
2、清朝官员品级服饰图案是什么?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蓝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又分为文官、武官两种。清代官服补子大体与明朝官服补子类似。不过清朝文官补服上的禽鸟与明朝最大区别是清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只有一只,而明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则是两只,明朝和清朝武官补子则都只有一个走兽。
皇帝的龙袍以明黄、金黄或杏黄等亮黄色为主色,上绣九条龙,但以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实际上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龙袍下摆则绣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为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3、图片上清代官服的补子图案属于什么官品的?应该是五品文官的清朝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其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早期的官补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补子却只用单只立禽,而武官还是用单兽,各品级略有区别其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早期的官补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