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大唐公主的故事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正在終南山的别馆里修道,突然收到了李白的拜帖。此前,玉真公主收到过道友元丹丘的信函,大大地夸了李白一番,说李白是大唐少有的才子,其诗清新、豪放,足以流传千古,玉真公主是为了避免宫廷中的争斗、束缚,才到道观中来求自由,放飞个性的,在求道修真的日子里。
无拘无束,加之有公主头衔,自然与一般女道士不可同日而语。她与当时的大诗人王维、高适、司空图、张籍等都有往来,有诗词唱和,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般二流三流的诗人,她根本不放在眼里。她虽然觉得元丹丘对李白的评价有点言过其实,但以她好交结天下文才的豪爽性格,就同意了见李白。从内心来说,她也想看看这李白到底几斤几两,有何诗才,
1、李白有诗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请结合李白的经历谈谈你对壮游长...饱览名山佳水,是诗人的向往。神仙和山水是分不开的,“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在道家的传说中,那些餐霞饮露、神游八极的仙人总是隐匿在名山胜景之中的。李白徜徉流连于名山大川之间,既是在探幽揽胜,也是在寻仙访道。这一切都表现在他的诗歌之中。李白笔下的泰山,既有“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游泰山》)的美丽景色,也是一个人间仙境。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游泰山》)诗人来到华山,就遇见了神仙:“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古风》十九)神奇的天姥山,更有“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2、李白登泰山原因泰山是一种气势:日出东方,五岳独尊;泰山是一种永恒:海枯石烂,稳于泰山;泰山是一种胸怀:普天之下,国泰民安;泰山更是一种气概:“登泰山而小天下”。所以,泰山封禅,作为帝王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泰山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自古被国人所崇拜,认为人间和上天的对话通道就在泰山之上,能够封禅的帝王,被认为是真正受到上天承认的真龙天子,所以历代有为的君主,都能以上泰山封禅为殊荣。
3、李白关于泰山的诗句是什么意思1.关于泰山的诗句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
贾鲁《登泰山》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万里江山知何处。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