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斋戒牌,斋戒牌是清代皇帝及文武官员祭祀时挂于身上的警示牌。斋戒牌在佛教中,可以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清代斋戒牌一般都是双面雕工艺,一面是满文一面汉文皇家以及文武大臣斋戒日佩戴于胸前或者悬挂腰间之物!我收藏三枚清乾隆时期斋戒牌,一枚清乾隆翡翠斋戒牌、一枚清乾隆粉色宝石斋戒牌和田玉斋戒牌应该是清代中早期滴斋戒牌,藏友们看看怎么样呢。
1、古人为什么贵玉呢?在古代玉象征着人的身份,象征着高贵,“和氏璧”大家都听说过吧!秦王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可见碧玉对古人的重要性。“玉”在华夏数千年历史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古人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极其深刻,各个历史时期的玉文化及其制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犹如一个个坐标,一座座丰碑,准确记录着华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玉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操守,也激励着鞭策着人们奋发有为。
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礼记·玉藻》。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凡是君子都会佩玉,因为佩玉只有在不快不慢有节奏的步伐下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时刻提醒佩玉的人无论是走路还是坐车,动作和姿势都要温文而雅、不紧不慢,同时因为玉佩撞击发出的声音很远就能听到,以示正人君子的行为是光明磊落的,不会偷听或偷看别人。
2、请问古人为什么带玉佩玉佩的历史[编辑本段]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所以《诗经》里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