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北山第10龛,释迦说法龛。表现的是释迦说法场景,龛正中为佛祖释迦牟尼,跌坐于莲台之上,沉稳平静,背光火焰纹,左右分别侍立弟子迦叶、阿难:左右两壁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上方左右对称飞天,其中两尊观音,形象端庄丰满,眉目清秀,亭亭玉立,衣纹细密,薄衣贴体,非常具有唐代遗风,可以窥见唐代造像的特点。
1、“龛”是什么意思?龛:供奉神位、佛像等的小阁子。释义:1.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佛~。神~。2.古同“戡”,平定。读音:kān组词:1、壁龛[bìkān]安置在墙壁内的小阁子2、神龛[shénkān]旧时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阁子3、檀龛[tánkān]佛龛。4、黄龛[huángkān]滩名,在长江三峡瞿塘峡附近。5、龛座[kānzuò]放神主的龛。
2、龛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龛怎么读1、龛读音为:kān。2、释义小窟或小屋。如:龛居(以石屋为居);龛窟(悬在壁上的洞穴)。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阁。盛放神圣物品的盒子。如:龛子(僧棺);佛龛。塔,塔下室。又如:龛室(寺塔下的小室或龛中的小室)。3、说文解字龛,龙貌也。从龙,合声。译:龛,龙的样子。字形采用“龙”作边旁,“合”作声旁。
3、佛龛是什么?佛龛是什么意思供奉佛像的小阁子佛龛是什么意思1.佛龛(fókān)佛龛是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如佛龛、神龛等,多为木质。龛原指掘凿巖崖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后世转变为以石或木,作成橱子形,并设门扉,供奉佛像,称为佛龛。2.龛在古时候并没有现今的含义,佛教传入中国后,龛才有了指掘凿巖崖为室,安置佛像,即供龛这一含义。
此后,又出现了将石、木或其他材料做成橱子形小阁供奉佛像,但大都是与佛堂建筑同期进行,尺寸上有一定规范的较大佛龛。佛龛的制造在清代最为盛行,样式也最为丰富,清代佛龛的样式中,‘房屋’造型占很大比例,其中又以模拟官式建筑者为大宗,如宫殿式龛、楼阁式龛、亭式龛和各式塔龛等。故宫中数量居众、样式颇多的是拟宗教建筑造型供龛,塔式供龛最为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