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堂藏单色釉专拍:乾隆仿古篇。乾隆浆胎仿定釉暗刻兽面纹盖碗尊,我认为这件是乾隆浆胎和创新的代表之作牙,黄色的釉面采用了姜胎工艺显现出仿定窑的干净和细密的开片,造型方面参考了早期晶莹器的器型、意境,高古主体的纹样则采用了青铜纹饰上的饕餮纹,可谓是乾隆在传承与突破上融为了一体,底部的六字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我查了一下公司资料,这类盖碗尊在市场上十分的罕见。
乾隆仿官釉如意耳花口尊,唐代官窑的釉色和乾隆创新工艺的完美结合。海棠型花口竖紧双如翼耳,通体则施仿观釉釉色高,古线条优雅,烧制成型难度极大,我觉得海棠花口的塑造和颈部比例把握恰到好处。镂空的如意耳则使整个瓶身充满了活力,属于典型的乾隆品味和宋蝶极简风的结合代表之作参考案例。目前只找到台北故宫的遗例,喜欢乾隆古瓷的藏家可以关注,估价为五十万到八十万。
1、汝瓷真品与仿汝瓷有何差别?哪些有收藏价值?2017年10月份,在香港苏富比秋拍卖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6亿港币天价成交,刷新了汝窑瓷器拍卖价的世界纪录。从那之后,汝窑这个词以更快的速度在中国传播开来,让更多人了解到汝窑的来龙去脉,民间收藏界又卷起了一阵风暴。汝窑诞生于北宋晚期,清净无为的道教徒宋徽宗当年立下口谕:“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倾尽宋国之财力人力物力,也要制作出烟雨初晴时的那一抹天青色。
所以美如珍宝的宋代汝窑烧制技艺犹如昙花一现,短短不足二十载,现世流传的汝窑真品也不过百件。凡是精品,必有仿制。后人都曾尝试复烧汝瓷,但是大部分制作较为粗糙,相比于北宋汝瓷真品,还有很大的差距。包括南宋的官窑、哥窑,当时对汝瓷做出仿制,但做出的汝瓷只能说形像而神不像。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也对汝瓷过分喜爱,其中雍正年间仿制的汝瓷最佳。
2、请教关于仿汝窑瓷器的铁斑仿汝瓷的铁斑,应该不是缺陷,而是特意做出来的装饰效果吧,从工艺上来说,这种铁斑应该是容易做出来的。瓷器上的铁点自古多是缺陷,胎或釉中的铁含量高,分布不均匀烧结析出成的。去除胎和釉中的杂质元素,铁是首当其冲。瓷器从黑至白的演化过程几乎近千年,都是在和铁较劲。但是,确有青瓷以铁点为饰,返璞归真的风格。那是另一回事!如果本身是素器,无刻意的显出块黑,必是瑕疵无疑。
3、底部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