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中华名画|宋代溪山行旅图来源:宋朱锐溪山行旅图纵25.6厘米横2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宋佚名溪山行旅图纵24.8厘米横26.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两幅溪山行旅图描绘的都是数九寒冬、漫山落雪之时,旅人驱赶牛车、渡河翻山的情景。朱锐之作对古木寒林的环境描绘倾注了大量心力,佚名之作的表现重心则集中于牛车过桥的惊险之状,两幅画作皆反映了宋代商贸货运的状况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因而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1、 溪山 行旅 图是高远还是深远高远。溪山 行旅图为北宋范宽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主体是一座巍峨的山,巍然屹立,气势磅礴。山顶丛林郁郁葱葱,山谷深处瀑布如线,百尺飞来。峰下巨石突兀,树木挺拔。画面前景中,溪水奔流,山间小道上一群背着货物的商旅人正沿着溪流行进,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生机。这幅画描绘了典型的北方景色,在树叶间刻有“范宽”字样。
群山密林,一条白色的瀑布在两座山峰的交汇处如一条银线般流下,在严肃而静谧的氛围中增添了一种转移感。附近有奇石横卧于山间,其中杂生树木,树顶上露出亭台楼阁,溪水奔流而去,密密麻麻的树底露出石径的斜坡。在殷珊路上,一群乘客从右往左走来,四匹骡子和四匹马拖着沉重的货物。画框右上角,明末书法家董其昌用楷书工整地写着“北宋范仲礼溪山 行旅图”十个大字,画框右下阴影处有“范宽”的题字。
2、 溪山 行旅图的作品因为他心胸宽广,为人豪爽,所以人们总叫他范宽。溪山 行旅图的好处是静止的画面有运动感,而一幅空间艺术的画却有时间艺术感,面对这幅1000多年前古人的画,我不禁赞叹画中的迷人意境。打开"溪山 行旅图",一座山矗立在人们面前,与山水一起的,还有许多藏家的题字,这些题字成为揭开千百年来名画流传的唯一线索。
可见这幅名画曾经收藏于北宋皇宫。随着金兵南下和北宋灭亡,皇宫中大量珍贵的绘画作品开始在民间流传,其中就有范宽的溪山 行旅图,第二枚玉玺,即“御书之宝”印章,是乾隆皇帝专门用来收藏的。两米多高的代表作“溪山 行旅图”的轴线,给人最深的印象是群山迎面而来,逼视人的目光,比如徐悲鸿说:“而一个占整个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头,突兀得让人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