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故事:乾隆葛明祥紫砂胎宜钧壶欣赏宜钧,亦称宜兴挂釉。明清两朝江苏宜兴烧制的一种仿钧釉陶器,宜钧釉料中加入含磷的石灰窑窑汗作熔剂,釉面带有乳浊感,釉色以天青、天蓝、灰蓝、月白为主,与宋代钧窑乳浊釉器物相似,故名,宜钧坯胎有白泥和紫砂两种。明代后期的瓯窑产品,釉面光亮失透,釉层厚,主要为文房用品和陈设品,到了清代宜钧迅速发展,器型有盘、碗、瓶、洗、尊、盆、水盂、笔洗、花蓝、壶等器有于器底印葛明祥、葛源祥印章者为乾隆时烧制,为著名工匠葛明祥、葛源祥兄弟所创作。
1、我国明清时期陶瓷业发展的特点明朝江西景德镇仍是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烧制的白釉和青花瓷最为出名。永乐、宣德年间是制瓷业的鼎盛时期,甜白、翠青、釉里红是永乐时的名贵瓷器,宣德青花是为上品。明清时期中国瓷器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中国陶瓷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已进入一个红红火火的时代,主要表现在瓷都景德镇瓷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数量大、品种多,且质量高、销路广。
2、宜兴窑为什么能成为现存最古老的窑口?宜兴窑,在今江苏宜兴丁蜀镇,故名。烧瓷历史悠久,秦汉时宜兴地区陶窑密布;两晋时在均山烧青瓷,唐初在归径等地大量烧制,至晚唐、五代成为南方民间著名青瓷窑;宋、元时期,丁蜀与西渚一带大规模烧造日用陶和早期紫砂。明清时成为当时的烧陶中心。涧众村发现有唐代青瓷窑址。明代以紫砂器闻名于世,出现不少制紫砂壶名家,如供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等,并仿烧宋代钧窑器物,因有宜钧之称。
宜兴窑从汉代始烧红陶、灰陶、和原始青瓷等等,其烧制陶瓷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有2000多年,故可称是最古老的窑口。宋代已开始烧造紫砂器,明代的紫砂器闻名于世,清代是其高峰。建国后,宜兴除传统的紫砂陶、均陶有很大发展外,还恢复了青瓷生产,新创了花釉陶和精陶等产品,是我国重点陶瓷产区之一。[【宜兴窑桃式水注】宜兴窑桃式水注,明,通高11.9cm,腹径12cm。
3、宜钧釉的收藏价值宜钧釉的收藏价值如下:1、钧釉是宜兴仿钧釉的简称。釉层较厚,开片细密,不甚透明,是一种收藏的瓷器,真品很值钱,也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非常的有收藏价值。2、浑身开片漂亮,造型体态丰美,大气稳重,外壁施钧釉,色泽古朴。3、整器造型敦厚,稳重大方,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