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大部分不过机,偶尔遇见品相不好的垃圾翡翠反而可以过机谁知道是为什么呢?那么清代翡翠的密度3.33,硬度7.0、折光率1.66经过精密矿物质含量检测、含量完全符合天然翡翠的标准,唯有紫光灯下显示弱荧光。那么清代翡翠玩家和翡翠研究专家,通过了多年的研究发现了弱荧光的原因其说法也众多,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1、假翡翠的荧光反应是什么样的一句话:有荧光反应的祖母绿一定是经过处理的;没有荧光反应,不能证明是真玉。其实紫外灯是检验假翡翠的利器,却检测不出其他材质的假翡翠。一块在紫外灯下有荧光反应的“祖母绿”可能:1.经过腌制、粘合后,就成了我们所说的B货翡翠或B C货翡翠;真翡翠在紫外灯下不发荧光,而B翡翠环氧树脂的填充物在荧光灯下会发荧光。因此,酸洗染色的翡翠可以用紫外灯进行鉴别。
但上蜡后,无良商家会将质量差的翡翠“整容”成一种好水好色的翡翠,以次充好,高价出售。好在紫外灯下,这些鬼怪都现出了真面目。3.极少数情况下真的是真玉,也没有经过处理,但是里面夹杂了太多的石质杂质,杂质在紫外灯下发出荧光。但这种“真玉”的外观一般和石头一样,鉴定机构也不称之为玉,所以没有商业价值。紫外灯下无荧光反应。
2、翡翠的荧光现象是什么(有荧光反应的翡翠1、翡翠的荧光反应是用来形容翡翠的一种光学现象,俗称起荧光。起荧光,就是一件翡翠通过光线的折射使整块翡翠明暗不均,对人眼造成视觉上的反差,荧光越强反差就越明显。2、这种“荧光”的产生是由于翡翠由0.001mm左右粒度的微小硬玉晶体致密集合体组成,在不同的方向上产生了硬度差异而在其抛光表面出现了微波状起伏,使入射光产生了漫反射的现象。
3、荧光翡翠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荧光翡翠1、翡翠起荧光(莹光)中的“荧光(莹光)”,用来形容翡翠的一种光学现象。2、“起荧”又叫“起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翡翠在没有外界强光照射下通过自身折射形成的自发光属于漫反射光系的一种。3、是微粒晶体排列异常整齐有序而导致光进入后整体折射率明显,有可能是晶体排列不及起荧的整齐而导致光进后去形成微粒散射而不能成为明亮的强反射光。
同样,因为荧光取决于光线的折射,所以莹光的表现也受翡翠本身形状、角度、弧度的影响。5、一件翡翠要是一块平板一样的形状,没有任何弧度,那么莹光的表现几乎不可见,所以很多挂件都会在边缘的部位雕刻一些球状的面,以此来突出莹光效果;要是种水都不够的翡翠,不管形状弧度有多好,都不会有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