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书家曾纡题跋怀素自叙帖跋欣賞曾纡自称这件历史名作是元祐庚午苏液携至东都,与米元章观于天清寺。元祐庚午曾纡十八岁,他这年在开封认识了米芾并因之获观怀素自叙,并在四十二年之后兵火扰攘的绍兴二年又一次见到此卷并为之题跋,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加关注,查看更多好帖。
1、曾巩荐人文言文1.《曾巩荐人》的文言文翻译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望采纳。2.《曾巩荐人》的文言文翻译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2、历史上的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高俅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史书上对这个人记载不详。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由此可见,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水浒传》中说是书童),他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元佑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将高俅送给曾布,虽然苏与曾布分属新旧两派,二人在元佑年间是有所交往的,而且还有着一定的交情。
但是曾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于是高俅又回到了东京。有人认为,如果高俅仅仅是因踢得一脚好球而得到皇帝宠爱以至平步青云。这未免小看了高俅。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还是有些手段的,所以能居高位数十年而不倒。首先他乖巧善佞,对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志大才疏,好名贪功的心理。
3、曾矾是什么朝代的人?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