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陈巨来印:吳倩湖帆之印这是陈巨来为著名画家吳湖帆刻的印。什么是篆刻:是以篆书为主体,书法与雕刻相結合,能够表情达意的一门艺术,所谓以篆书为主体,就是说百份之九十八以上的篆刻作品都是用篆书制作而成,的确也有少量的作品是用楷书,行书,隶书或草书刻成,但很少有精彩之作,也没有一个篆刻家是用篆书之外的文字而成为大师的。所以识写篆书是学习篆刻的基本功。
1、铭刻和镌刻的区别是什么?意思上就有很大的不同。铭刻有多种意思,但主要意思为把某事某事铭记在心中,是一种意念的行为,而镌刻指的是在某物上刻下什么东西,是一种动作铭刻:1、铸在器物上面或刻在器物、碑碣等上面的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古代铭刻。2、铭记:沉痛的教训铭刻在心中。3、牢记在心,无法忘记。镌刻:即雕刻之意;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都有“深深地、牢牢地记在心里”的意思。区别是:“铭刻”是“深深地刻在”的意思,往往指事物上客观地刻划着什么。“铭记”是“牢牢地记在”的意思,往往指人主观把什么记在心上。“铭记”总是“记”在心头,“铭刻”不一定,可以刻在其他事物上。“铭刻”还可以拆开,组成“铭心刻骨”;“铭记”没有这种构词能力。例句:1.祖国的江河大地,铭刻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2、篆书与篆刻有什么区别?篆书,古汉字的一种书体。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原来叫籀文,兴起于周朝末年。小篆又叫秦篆,指秦始皇帝统一文字所用的书体,汉代沿用。后世称篆书,一般都是指小篆。秦代小篆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以及无数秦量、秦权、诏版。当时文字已规范化,偏旁都有固定的形式和位置,形体竖长方,其空虚不足之处尽量用笔画填满。
因古代印章多以篆书入印而得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的印章称印。印章材料有铜、金、银、铁等,明清多用叶蜡石,青田石中的冻石。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为篆法、章法和刀法。章法是指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即“分朱布白”,遵从虚实疏密,欹侧均微的艺术规律。刀法指下刀的方法不同引起刀痕面貌,趣味的差异。古人镌刻用刀如用笔,帮刻印刀又称铁笔款识,是篆刻艺术的附度部分,有边款、顶款等称呼。
3、什么叫篆刻篆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1]它是书法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就制作工艺而言,它是指将在平面上设计好的纹样或文字镌刻在金属、石头、牙、角等材质上。中国印章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秦以前印章称为鉨(同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的印章称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