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范曾的作品是在迎合时代。范曾反问:怎么叫迎合时代?如果我的思想和时代是同步的,难道要叫迎合吗?1955年,范曾考入南开法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24岁的范曾绘制了毕业创作文姬归汉,这至今仍是一幅非常重要的画作,画上还获有郭沫若先生题的一首长诗,文姬归汉的创作灵感来自一部戏剧。
而那时正值他面临中央美术学院创作毕业,他便决定要画一张文姬归汉。单单有画功还不够,范曾还做了很多考证,例如当时匈奴人的服饰等,前后大概花了半年时间。画完以后,范曾很想拿给郭老看看,就去了他家。我那时候不知天高地厚。当时郭老正好出门了,他的秘书王廷芳出来问范曾有什么事,范曾说有一张画想给郭老看看。王廷芳说我先帮你收进去,等郭老回来后一定给他看。
1、大家好,有谁知道我国画大师范曾的关于钟馗的作品价格是多少啊原文来自“悬赏天下网”中国书画的鉴赏与收藏对保存和研究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书画鉴赏与收藏,古人称之为鉴藏。它包括鉴定、欣赏收藏、流传、著录等方面,是十分广泛而又具有相当研究的课题。所谓鉴赏,实际上包括鉴定与欣赏两个方面。鉴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伪,应属鉴定学的范畴;欣赏,主要指品评作品的优劣,属艺术批评学的范畴。
鉴定是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懂得欣赏才能判断作品的真伪,欣赏又是鉴定的演进,高明的鉴定家必定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然而,判断真伪与优劣有时又是两回事。艺术水准好的书画作品并不一定是真迹,如有些代笔的作品;而有些艺术水准较差的作品,也不一定是伪作,如一些不善书画艺术的名人墨迹。但高超的艺术家,其作品再差也不至于差到那里去。
2、范曾的画的价格留着,别卖,如果是精品的话,楼上按每平尺算的,但是需要看东西和买的人水平,加油吧。范曾的绘画作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红红火火,一幅四尺整纸卖出过17万元的高价。当时,日本、港台地区的画廊投资者竞相抢购范曾的作品,一时间洛阳纸贵,范曾画作一路看涨。在1989年5月8日,高雄名人画廊遭窃,正在展出的“范曾画展”作品被盗窃走廿七幅作品。
1993年北京正式展开书画拍卖活动后,他的画也成为拍卖场的在世画家的中心。1993年12月北京拍卖出的一幅《华陀望断图》,起价8万,最后以12万成交,三年后回国,范曾更潜心于绘画,行笔更加沉稳,更加注重表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收藏和投资的角度考虑,90年代以后的作品是范曾国画创作的成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