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每食四簋,"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其中均有关于簋的记载。白懋父簋于1964年在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口径18.9、通高14.1厘米,口沿下饰云雷纹、涡纹组成的兽面,腹饰竖棱纹,这种纹样是西周早期较为流行的形式,簋腹底墨书白懋父三字,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方座簋是西周早期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盛食器,一些方座簋圈足内还发现有铜铃,并能发出悦耳的铃声。有专家学者认为,除白懋父簋本身的文物价值外,其上面白懋父墨书的存在,使得进入早期书写史的材料中,不再只有商代甲骨、周代金文,除了甲骨文、金文以外,商周时期还有另外一种使用毛笔的书法艺术形式。洛报融媒首席记者王若馨
1、古代铜礼器在何时出现和常见铜礼器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商周青铜礼器又泛称彝器。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龙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绘龙盘及鼍鼓,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出土有玉琮、玉璧等。进入商周奴隶制社会后,礼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礼治”的象征,用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从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玉礼器有璧、琮、圭、璋等。青铜礼器种类数量众多,工艺精美,最为重要,种类有食器(如煮肉盛肉的鼎、盛饭的簋)、酒器(如饮酒器爵,盛酒器尊、壶)、水器(如盥洗器盘、匜)、乐器(如钟、铙)。进入秦汉封建社会后,青铜礼器逐渐衰落,退出了历史舞台。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最早的礼器出现在夏商周时期,主要以青铜制品为主。礼器是陈设在宗庙或者是宫殿中的器物,常在祭祀、朝聘、宴飨以及各种典礼仪式上使用,除此之外,礼器还用来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等级。
2、古代喝酒的器具叫什么问题一:古代喝酒用的器具叫什么殇问题二:古代中国喝酒的器皿叫什么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温酒器有的称为樽,汉代流行。湖北随州曾候乙墓中的铜鉴,可置冰贮酒,故又称为冰鉴。问题三:古代喝酒的器皿叫什么?三只脚的那个?叫“樽”或者“爵”,或者“觥筹”吧,最早都是青铜材料的古代酒器的种类和叫法很多的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2、觥筹:酒杯和酒筹。酒筹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
3、古代六艺中礼指的是什么请举例相关礼器?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扩展资料1、【礼】: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