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与世俗:探索12世纪欧洲艺术的二分法介绍:12世纪是欧洲重要的艺术创作时期,其标志是绘画、雕塑和建筑领域出现了新的风格和技术,这个时代的特点还在于艺术描绘的主题和主题的二分法,这反映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和非宗教方面,本文旨在探索12世纪欧洲艺术中神圣与世俗主题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这些主题如何被用来表达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
1、世俗是什么意思世俗的意思是:1、世间不知变通的、拘泥的习俗;2、非宗教的;3、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4、尘世,世间;5、俗人,普通人;6、流俗,庸俗。近义词:庸俗。反义词:风雅。造句:1、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荒诞不经的。2、老方虽然貌不出众,但办事能力很强,你可不要以世俗之见衡量他。我全情投入你却离场我甘愿承受所有世俗眼光。
世俗读音:shìsú。世俗出处:《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世俗例句1、凡认真追求真正恒久的荣耀者,必放弃世俗的荣耀。2、十年后,走在人群中,你是怎样的一个人?被人仰视,那自是锦树银花,风光得意。被人俯视,则必是俯首于世俗,满是谄媚与疲态。可是这些人,都不是我。愿这书中的文字,点醒你的糊涂,增添你的丰饶,滋润你的年岁。
2、什么是世俗“世俗”有两种解释: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一提到世俗二字,就算目不识丁的乡村老太太也顷刻心领神会了。当想问题办事情以及处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细节方面都按照别人一样思路方法考虑下手时,那么就世俗了。任何身份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选择世俗,也可以选择超凡脱俗。这是人的自由和权利。传承下来的社会习惯。如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
【世俗】梵语sam!vr!ti,巴利语sammuti。略称世或俗,即世间通俗之义,与‘胜义’相对,为施设安立虚妄假有之法。又‘世’有隐覆真理、可毁坏之义;‘俗’有显现流世、显现顺于人情之义,世事,即俗法;举凡三界之事法,皆具此二义。显扬圣教论卷十六(大三一·五五九上):‘宣说我法用,皆名为世俗,’成唯识论卷一(大三一·一中):‘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