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官窑黄釉青花龙五爪,黄釉青花起始于大明宣德朝,终于嘉靖朝,黄釉青花器自始至终都是皇家专用,它先是高温烧造出精细青花器,然后施黄釉低温再烧,这个黄釉一是低温釉,二是釉上釉,这也是黄釉青花的黄釉后世容易脱釉的原因。该瓷片胎质细白,青花为回青料,龙爪成风轮装,爪短如勾,黄釉局部脱釉,暴露白釉呈现甜白,综合各项特征,该瓷片为明代嘉靖官窑黄釉青花无疑。
1、明清彩瓷的明代明代出现了唐、宋以后中国制瓷业的第三个历史高潮。此时的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性瓷业中心,故有“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之说。特别是彩瓷生产的突飞猛进,揭开了数千年来陶瓷史上崭新的也是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明朝的彩瓷以青花、釉里红、釉上五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斗彩等品种最为著称,其次还有白釉红彩、白釉酱彩、白釉绿彩、青花红彩、黄釉青花、黄釉红彩、黄釉绿彩、黄釉紫彩、红釉绿彩、酱釉绿彩、素三彩等许多名目。
两碗的造型纹饰基本一致。碗的花纹装饰十分精美,青花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用彩绘原料为苏麻离青,有明显的黑斑和晕散现象。碗口内壁为一周青花藏文吉祥语,字体工整挺秀,装饰效果极佳。外壁口沿至上腹部为一周青花云龙纹,上下共有青花弦纹三道,形成一个装饰区间。云龙边饰相当宽阔,约占碗身高度的三分之一。圈足外壁用青花满绘海水纹。碗底双蓝圈内楷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
2、明朝的瓷器有什么特点?在明代的民间陶瓷工艺当中,青花瓷器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品目。明代瓷器生产,是在继承前代优点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的瓷器生产,选料精致、淘练精细、胎体厚重、胎质洁白、质地坚密、声响清脆。绘画图案的题材,写意的多,画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咀龙。晚期画龙比较草率,但龙爪雄壮有力。
还有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的瓷器,如百寿、福字等。纹饰多为云龙、云凤、缠枝花卉,后来出现人物、飞禽走兽、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窑瓷器比较工整细致,民窑比较粗放、生动。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点是青花料有很大变化。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
3、明代红釉有什么特点?红釉永乐“鲜红,”光色纯隐,“殷红灼烁、宝光耀目。”如永乐“红釉高足碗”,印有云龙纹釉色鲜艳,碗心篆款“永乐年制”,突出的有宣德“霁红”,“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红如鸡血”。又称“鸡红”、“积红”、“祭红”、“宝石红”,胎、釉较厚致,红而略暗,与带紫“钧红”不同,器口挂釉少,呈白色口缘称“灯草口”,对比生辉,典型有宣德红釉菱花盘,通体深红鲜丽,十个菱瓣“出筋”,即微露白色胎绒。